《雷雨》教案(精选15篇)

推荐人: 来源: 时间: 2024-05-03 00:34 阅读:
《雷雨》教案(精选15篇)

《雷雨》教案(精选15篇)

作为一名教职工,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,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。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《雷雨》教案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
《雷雨》教案(精选15篇)

《雷雨》教案 1

活动目标:

1、通过歌曲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夏天雷雨闪电等明显的气候特征,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。

2、让幼儿了解一些必要的生活常识,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。

3、通过学唱歌曲,体验歌曲的氛围。

4、能唱准曲调,吐字清晰,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。

5、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、好玩,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。

活动准备:

1、提前观察夏天雷雨闪电现象(可根据天气情况随机进行)。

2、打雷下雨的录音。

3、人们避雷的课件。

活动过程:

1、听录音,组织幼儿讨论:

⑴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?

⑵电闪雷鸣下大雨时天空是什么样子的?

⑶电闪雷鸣时你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?

2、学唱歌曲《夏天的雷雨》

⑴用诗歌的形式介绍歌词。

⑵让幼儿初步懂得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表现歌曲的内容

⑶让幼儿初步了解和学唱切分音,增强节奏感。

3、出示人们避雷的图片,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。

4、引导幼儿在美工区进行美工活动,添画“夏天的`雷雨”并分析它与春天小雨的不同。

5、组织幼儿讨论下雨时人们的防雨工具,绘画“雨伞”。

活动反思:

“闪电雷鸣”对小班的孩子来说是陌生的,初次放录音时,孩子们都做出了很夸张的表情,并用手掩住了耳朵,结合录象加上老师的讲解,孩子们对电闪雷鸣不再害怕,并明白了他们的简单原理。活动中,孩子们对切分音的掌握不错,对一问一答的形式很感兴趣。延伸活动中,孩子们对避雷很感兴趣,教师抓住这一时机,把知识传授给孩子。

《雷雨》教案 2

[教学目标]

1、会认“压、蝉”等5个生字,会写“雷、乌”等9个生字。

2、能说出雷雨前、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,能在语境中体会“压、垂、挂”等词语运用的好处,并抄写句子。

3、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当时的情景。

[教学重难点]

学习生字词,引导学生了解雷雨前、雷雨中、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特点,并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当时的情景。

[教学课时]

2课时

第一课时

教学过程

一、猜谜导入课题

1、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则谜语,看谁能够猜出谜底。

有位老兄脾气大,爱发怒的就是他,发起怒来大声吼,伴着成串泪珠下。(雷雨)

2、夏天的午后,常常会出现雷雨现象。同学们见过雷雨吗?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?今天我们一起走进《雷雨》这篇课文。(板书课题,讲解“雷”字)

二、合作探究,学习生字

1、小组内学习“我会认”的生字。互相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。

2、组长考查生字认读,边读边组词。

3、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学习生字。

(1)出示词语课件,指名认读。

(2)联系文中的词语、句子巩固识字。

三、整体感知,了解大意

1、自读课文,读通读顺,标出自然段序号。

2、思考: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?(描述了雷雨前、雷雨中、雷雨后不同的景象)

3、指名读第1~3自然段,思考:雷雨来临前天空和身边的景色有什么变化呢?找出相关句子画一画,读一读。

(1)课件出示:满天的乌云,黑沉沉地压下来。树上的'叶子一动不动,蝉一声也不出。

①画出“黑沉沉”和“压”,结合图和表演压的动作体会云层很厚很低的状态。

②比较句子“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,蝉一声也不出”和“树上的叶子不动,蝉不叫”。(前一句强调了没有一丝风,表现出天气很闷热。)

(2)课件出示:忽然……垂下来,逃走了。

①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。(吹、摆、垂、逃)

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画面。你觉得哪个字用得特别好?为什么?(“垂”用得好。从中可以感受到风特别大,蜘蛛特别害怕,急切地想溜走。)

(3)课件出示:闪电越来越亮,雷声越来越响。(指导朗读时,强调“越、亮、响”,后一句情感高于前一句。)

4、小结:电闪雷鸣,闷热的气压终于缓解了些,接着会发生什么,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。

四、书写指导

1、出示本课生字,学生在组内讨论这些字的书写方法,在书写时的注意事项。

2、小组汇报。

3、教师重点讲解:

黑:要注意书写的笔顺,上部“口”字中的两点写完封口后先写竖画,再写两横。底部四点要写宽一些,起笔点要向左撇。

垂:第一笔的撇要写得短而平,下面的横逐渐加长,最后一横要缩短。

3、学生临摹,教师巡视指导。

第二课时

教学过程

一、复习导入

1、读写上节课学习的字词。利用生字卡片或课件等形式,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。

2、分段朗读课文,回忆课文内容。

二、雷雨中

1、默读第4~6自然段,思考:雷雨中的天空和身边的景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?找出相关句子,读一读,画一画。

2、出示:哗,哗,哗,雨下起来了。(播放小雨、中雨、暴雨的音频)

(1)听一听,老师带给大家的雨声,你觉得课文中是哪种雨声?

(2)谁来读出这种语气?(指名读,“哗”重音可适当延长)

过渡:雨越下越大,等你看向窗外你会发现什么?(生答,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第2句),雨一直是这么大吗?

3、出示:渐渐地,渐渐地,雷声小了,雨声也小了。

雨是突然一会儿变小的吗?你能读出雨变化的样子吗?(指导朗读,两个“渐渐地”用轻缓的语气,逐渐变慢呈现)

4、男女生合作读,再次感受雷雨中,雨水、天空和身边景色的变化。5、照样子,写词语。

黑沉沉越来越亮

三、雷雨后

1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7、8自然段,圈一圈课文描写的景物。(太阳、彩虹、蝉、蜘蛛、池塘、青蛙)

2、品读句子。

①一条彩虹挂在天空。

引导想象:彩虹像什么一样挂在天空?你有什么感受?(一条彩带、一座彩桥……)

②蜘蛛又坐在网上。

从“坐”字体会到蜘蛛在雷雨后悠闲的心情。

4、雨停后,请你想象一下如果你就在这幅画里,你的心情是怎样的?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课文。6、“一条彩虹挂在天空。”彩虹像什么?为什么可以“挂”在天空呢?

四、指导书写

1、自主识字,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识记和书写生字的。

2、师范写“乌”,生书空。

3、学生练习,师巡查,点评、展示。

[教学反思]

本文以简练的语言,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。当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,我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从朗读中、从生活中的感受来体会恰当运用词语带来的奇妙感受。此外,我围绕“雷雨前、中、后”自然景象的不同,通过对比读句,说出景象的不同,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与语言表达能力。

《雷雨》教案 3

活动目标:

1、知道雷阵雨是一种夏天特有的自然现象,对雷阵雨带来自然界的一些变化发生兴趣。

2、能从闪电、雷雨的全过程中感知自然现象的变化。

3、懂得雷雨天自我保护的一些方法。

重点:懂得雷雨天自我保护的.一些方法。

难点:能从闪电、雷雨的全过程中感知自然现象的变化。

活动准备:

课件、视频

活动过程:

一、开始部分

1、回忆雷雨前的景象和感受。

1)“你见过下雷阵雨吗?”“天空是什么样子的?”“你们还看到和听到些什么?”“这样的天气你们感觉怎样?”

二、基本部分

1、出示课件,引导幼儿观察。

1) “从图片上看到什么?图片上还有哪些和平时不一样的景象?”“这样的天气会发生什么事?”

2)教师小结雷雨前的自然征兆。

2、观看视频雷阵雨,懂得自我保护:

1)听雨:“雷雨声听上去是怎样的?你害怕吗?”

2)交流雨:“雷雨从天上落下是怎样的?(丰富词汇:倾盆大雨) “想象雷雨中幼儿园的操场、花园是什么样子的?”“我们住的小区又会是什么样子的?”

3、了解雨天的自我保护方法:

1)“下雷阵雨,小朋友能不能出去?”“闪电打雷时,我们应该怎么办?”

2)小结:下雷雨时尽可能不要在室外,不要在树底下或电线杆旁避雨,遇到响雷时可以捂住耳朵,张开嘴巴,保护耳朵。

4、观看雷雨过后的景象。

1)出示可见图片,引导幼儿观察。

“雨后的天气怎么样?”(适时丰富雨过天晴)“雷雨过后感觉怎样?”

2)讨论:“雨后天空是什么样子的?周围有些什么变化?”

3)教师小结

三、结束部分

“你喜欢不喜欢雷阵雨?什么时候下雷阵雨?”

《雷雨》教案 4

活动目标:

1、知道雷雨天很危险,掌握雷雨天的安全知识。

2、能大胆地讲述出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看法。

3、树立自然保护意识。

4、知道哪些地方存在危险,不能去玩耍。

5、积极的参与活动,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。

活动准备:

课件《遇到雷雨怎么办》;躲雷雨闪电的情景场地布置(即游戏场地);大树一棵,电线杆一条,房子一座;小兔子头饰、木篮子各30个;音乐《夏天的雷雨》

活动过程:

一、游戏导入,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。

今天,小猴子邀请我们到他家去做客,现在我们出发吧。

二、和幼儿一起进入雷雨闪电的情景中,观察幼儿的表现。

1、刚走到半路上,突然传来一阵雷雨闪电的声音(用录音机播放音乐),“孩子们,下雨了,打雷了,怎么办呀?”。仔细观察孩子们的表现。

2、雨停了,继续走,来到了小猴子的家里坐下,猴妈妈热情招待大家。围绕刚才躲雷雨闪电的情景进行提问:

刚才大家在半路上遇到什么事情啦?

遇到雷雨闪电,你们是怎样做的'?躲在哪里?

今天小宝也遇到了像我们同样的事情,现在,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做的?

三、观看课件《遇到雷雨怎么办》,让幼儿通过课件来学习防雷电的正确方法。

围绕课件内容与幼儿展开讨论,加深幼儿对正确防雷电方法的掌握。

1、故事里的小宝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?

2、小哥哥又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?

3、小宝、小哥哥谁做得对呢?请幼儿自由讨论,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情的判断能力。

活动反思:

随着自然环境的污染,自然灾害也随之增多,其中雷电的安全事故现象也有发生,家居的危险用电事故也有发生,并且多是幼儿事故,让幼儿从小就认识如何防雷电和在家时如何安全用电,是我们教师必不可少的教育工作。

于是,今天下午我开展了《如何防雷电》的活动安全知识,理性的东西比较强,我考虑到这一点之后,于是,在活动的前端,便设计了躲雷雨闪电的情景,让幼儿自由地发挥,老师在旁边仔细地观察、引导,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之后,再让他们来掌握正确的方法,这样便会更加容易接受和掌握,再者,通过表演游戏的形式,让幼儿在玩中学,更快、更好地掌握住所学的安全知识。

这节课幼儿对安全用电的知识掌握得很好,大部分幼儿都有这方面的经验,这说明,家长们在家都有教育幼儿如何安全用电,幼儿对参与表演性质的游戏非常感兴趣,幼儿在玩中学得更好、更快。

这个活动环节如此吸引幼儿,应该让幼儿多玩几次游戏,在以后的户外活动中,要安排插入这个游戏让孩子们玩,幼儿的想象力比以前有所进步,并且对事情的判断能力也提高了不少,这真是可喜可贺。

《雷雨》教案 5

教学目标:

1、用普通话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。背诵课文。

2、认识6个生字,正确书写14个字。记住本课的一些词语。

3、读懂课文内容,想象课文所描写的雷雨景色。

4、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,积累、揣摩语文、领悟作者形象生动的描写方法。

教学重、难点

在读中想象雷雨的景象,学习作者观察与描写的'方法。

教学准备:

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如电影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新课:

播放雷雨的影片,感受雷雨的景象

如果要你来描写,你能写得出来吗?

二、初读感知:

1、读文:自由读,通顺,流利,质疑。

2、再读:同桌读边读边想象。

3、再读:圈出你认为描写精彩的语句。最为形象的语句。

4、交流,解疑。

三、精读理解:

1、大雨到来前的景象

a理想象大雨到来前是什么样的,跟作者笔下的是否相同,作者为什么能描写的这么传神,你认为这是为什么?

b.说说大雨到来前作者抓住了几方面来描写,读出这种情景。

c.练习有感情朗读,读到如临其境。

2、风来的景象

读风来的感觉

作者分几个层次写的风,它都借什么景物来写风?

这种借物写的物的写作方法你有什么体会?

3、暴风雨来了

作者用了哪个修辞方法来写风,画出你找到的语句。

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。

读出暴风雨来了的感受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。

4、拓展升华

用你的笔画一幅名为《雷雨》的画。

第二课时

教学目标:

1、用普通话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。背诵课文。

2、认识6个生字,正确书写14个字。记住本课的一些词语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

分段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,评谁读得更精彩。

二、词语积累

说说在本课中你收获了哪些词语。

用自己最喜欢的两个词语各说一句话。

和同学交换自己的词语。

三、生字解析:

说说本课你认为哪个生字字形最复杂,哪个生字字义最难理解,哪个字最容易记住,哪个字让你产生了联想……

让同桌考考你。

四、积累内化:

在文中找出象声词,体会词语的妙处:

找出文中比喻句,排比句。

五、熟读成诵

看看哪句话你已经背下来了,熟读背诵

六、实践活动:

课外延伸:收集介绍自然风光的文章,有机会读《黎明的河边》。

《雷雨》教案 6

教学目标:

知识与技能:

学生能够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理解并背诵课文。

学会本课生字新词,理解词语的意思。

能够了解雷雨前、雷雨中、雷雨后的自然景象,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变化。

过程与方法:

通过默读、朗读等多种方式,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情感。

通过小组讨论、角色扮演等活动,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。

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
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,培养他们观察生活、发现美的习惯。

引导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自然现象,增强环保意识。

教学重点:

理解课文内容,感受雷雨前、中、后的自然景象变化。

学会本课生字新词,理解词语的意思。

教学难点:

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情感,背诵课文。

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环保意识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新课

播放雷雨声效,引起学生兴趣。

提问学生:你们听到什么声音?想到了什么场景?

引出课题《雷雨》,板书课题,并让学生齐读。
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
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注意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
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,教师相机正音。

默读课文,思考:课文写了雷雨前、雷雨中、雷雨后的哪些景象?

三、细读课文,品味语言

(一)学习雷雨前部分

指名朗读第1-3自然段,思考:雷雨前有哪些景象?

学生汇报,教师相机引导理解“黑沉沉”“压”“垂”等词语的意思。

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,体会雷雨前的沉闷、压抑的气氛。

(二)学习雷雨中部分

指名朗读第4-6自然段,思考:雷雨中有哪些景象?

学生汇报,教师相机引导理解“哗哗”“看不清”等词语的意思。

指导学生通过朗读,感受雨势的急促和猛烈。

(三)学习雷雨后部分

指名朗读第7-8自然段,思考:雷雨后有哪些景象?

学生汇报,教师相机引导理解“挂”“坐”等词语的意思。

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,体会雷雨后的清新、宁静的美景。

四、拓展延伸,深化理解

分组讨论:雷雨的形成过程和它对大自然的'影响。

学生汇报讨论结果,教师相机补充相关知识。

引导学生思考: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大自然,减少雷电等自然灾害的发生?

五、总结全文,布置作业

总结课文内容,强调观察生活、发现美的重要性。

布置作业:背诵课文;观察一次自然现象,并写下自己的感受。

六、板书设计

《雷雨》

雷雨前:黑沉沉 大风 蜘蛛垂逃 闪电雷声

雷雨中:哗哗看不清

雷雨后:太阳出来 挂彩虹 蝉叫 蜘蛛坐网上 池塘水满

通过这堂课的学习,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文内容,感受雷雨前、中、后的自然景象变化,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环保意识。同时,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,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的能力。

《雷雨》教案 7

教学目标:

1、 认识“压”等四个生字,学写“垂”等12个生字。

2、 理解课文内容,了解雷雨前、中、后的景象。

3、 做到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4、 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,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,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。

教学重点:

1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。

2、 感情朗读

教学难点:

理解课文内容

教学准备:

课件、图

课前准备:

学生预习课文,观察天气变化

教学时间:

两课时

教学过程:

第一课时

教学内容:

认识生字,看图学习课文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 导入

出示雷雨的课件,问:小朋友,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夏天什么时候的景象呢?

齐读课题。

二、 初读课文,认识生字。

1、 你们想了解雷雨的所有景象吗?请自己读课文,注意生字的读音。

2、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,全班齐读。

(注意:垂是翘舌音。压是多音字,在本课读一声。)

3、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

4、 扩词练习

5、 说记字方法

6、 抽生分自然段读文,要求:字音准确,读得流利。评议

三、 学习课文

1、 自由读文,想想本课写了雷雨的那些景象?(雷雨前、雷雨中、雷雨后)

2、 出示雷雨前的图,谁看着图来说说雷雨前的景象。谁来读读雷雨前的景象,从他的读书声中,你们有什么感受?(压抑)让我们一块来看看此时的景象。播放雷雨前的课件,你现在有什么感受?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,谁愿意读给大家听。评议。是啊,雨前的气氛真可怕,想读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。

3、 不一会儿,雨下起来了,出示图,看,雨中的景象怎样?谁来说说?

谁来读一读,你们有何感受?(雨下得真大。)从哪儿感受到的`?谁再来读读。配雨声齐读。

4、 渐渐地,雷声和雨声都小了,天也亮起来了,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?看图说一说,谁来读一读,你们看到了什么?听到了什么?把看到的、听到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吧。(可画画、可表演、可读读等)上台展示。

5、 雨后的景色多美啊!小朋友,请你们看着画面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吧。齐读。假如你是那只鸣叫的蝉,是那只坐在网上的蜘蛛,或者是那只快乐的青蛙,你会说些什么?自己动笔写一写。

6、 雷雨真是神秘,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,天气时好时坏,变幻莫测,十分有趣。不过,只有细心的小朋友才可以感受到。你们愿意做细心的孩子吗?让我们一块儿来观察,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,写成日记吧。

四、 拓展训练

1、 感情朗读

2、 观察天气,写日记。

第二课时

教学内容:

写生字

教学过程:

一、 复习

1、 读文

2、 读好日记

二、 写字教学

1、 认读生字

注意:垂、沉、阵、蜘蛛、蝉都是翘舌音。彩是平舌音。

2、 扩词训练(蜘蛛、蝉不扩词。)

3、 说记字方法

4、 写字指导

(1) 自己分析所有字的结构,观察在田字格里的位置。

(2) 自己动笔描,说说:你的发现。

(如:垂字的中间一横最长,最后一横最短,其余两横长短差不多;压字不要丢掉点;彩字的三撇要对齐)

(3) 请小书法家上台表演自己写得好的字并说写的技巧。

(4) 自己书写生字,每个两个。

(5) 互相学习、评价。

5、 完成读读抄抄。

6、 作业:

(1)抄写有关天气的优美文章。修改自己的日记。

(2) 每个生字各写三个,组两个词。

板书:雷雨

前:闷、压抑、可怕

中:雨越下越大

后:清新、愉悦

《雷雨》教案 8

教学目标:

知识与技能:

学会本课的生字,理解词语的意思。

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,能边读边想象雷雨前、中、后的景象。

过程与方法:

通过默读、朗读,体会雷雨前后不同的景象,感受大自然的变化。

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的意识,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。

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
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和探究兴趣。

培养学生细致观察、善于发现的良好习惯。

教学重点:

感受雷雨前、中、后的景象,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教学难点:

体会作者如何细致入微地观察天气变化,并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。

教学准备:

多媒体课件,包括雷雨前、中、后的图片或视频。

生字卡片、词语卡片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新课

出示雷雨图片或播放雷雨视频,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景象。

提问:你们见过雷雨吗?雷雨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?

揭示课题:《雷雨》,并板书。
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
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注意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
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,正音。

默读课文,思考: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?(雷雨前——雷雨中——雷雨后)

三、学习“雷雨前”部分

出示雷雨前的图片或视频,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。

指名朗读描写雷雨前的段落,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画面。

讨论:雷雨前有哪些明显的天气变化?作者是如何描述的?(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,如“满天的乌云,黑沉沉地压下来”、“忽然一阵大风,吹得树枝乱摆”等。)

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,体会雷雨前的压抑和紧张氛围。

四、学习“雷雨中”部分

出示雷雨中的图片或视频,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。

指名朗读描写雷雨中的段落,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画面。

讨论:雷雨中景象有哪些变化?作者是如何描述的?(引导学生抓住雨声、雨势等细节进行描述。)

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现雷雨中的壮观和激烈。

五、学习“雷雨后”部分

出示雷雨后的图片或视频,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。

指名朗读描写雷雨后的段落,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画面。

讨论:雷雨后有哪些变化?作者是如何描述的?(引导学生抓住空气、景物等变化进行描述。)

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雷雨后的清新和宁静。

六、总结全文,拓展延伸

总结:通过本课的`学习,我们了解了雷雨前、中、后的不同景象,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变化之美。

拓展:鼓励学生课后观察其他天气现象,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。

七、布置作业

背诵课文。

完成课后练习题。

观察一种天气现象,并写一篇简短的观察日记。

教学反思:

在教学过程中,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、想象、朗读等多种方式感受雷雨前后不同的景象。

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,对于朗读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。

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学习,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
《雷雨》教案 9

教学目标:

知识与技能:

学会本课生字新词,理解词义。

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。

理解课文内容,了解雷雨前、雷雨中、雷雨后的景象,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变化。

过程与方法:

通过观察、想象、朗读等方式,体会作者描写雷雨景象的方法和技巧。

学会抓住关键词句,理解课文内容,感受语言的魅力。

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
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,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。

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现象的神奇和美丽,珍惜自然资源,保护环境。

教学重点:

理解课文内容,感受雷雨前、雷雨中、雷雨后的不同景象。

学会抓住关键词句,理解课文内容。

教学难点:

体会作者描写雷雨景象的方法和技巧。

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。

教学准备:

多媒体课件,包括雷雨前、雷雨中、雷雨后的图片或视频。

生字卡片,用于学生认读生字新词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新课

谈话导入:同学们,你们见过雷雨吗?雷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?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雷雨的课文,看看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一自然现象的。

揭示课题,板书课题:《雷雨》。
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
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要求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
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,出示生字卡片,学生认读。

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,正音。

整体感知课文内容: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雷雨的?(雷雨前——雷雨中——雷雨后)

三、品读课文,感悟理解

(一)学习“雷雨前”部分

指名朗读“雷雨前”部分,思考:雷雨前有哪些景象?

学生交流,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图片或视频,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。

指导朗读,抓住关键词句,体会雷雨前的压抑和沉闷。

(二)学习“雷雨中”部分

指名朗读“雷雨中”部分,思考:雷雨中是怎样的景象?

学生交流,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视频,帮助学生感受雷雨的猛烈和壮观。

指导朗读,注意语速、语调的变化,表现出雷雨的急促和激烈。

(三)学习“雷雨后”部分

指名朗读“雷雨后”部分,思考:雷雨后有哪些变化?

学生交流,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视频,帮助学生感受雷雨后的.清新和美丽。

指导朗读,体会作者描写雷雨后景象的喜悦和赞美之情。

四、总结全文,拓展延伸

总结课文内容,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现象的神奇和美丽。

拓展延伸:让学生谈谈自己见过的其他自然现象,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其特点。

五、作业布置

背诵课文。

观察一种自然现象,并写一篇简单的观察日记。

教学反思:

在《雷雨》一课的教学中,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、想象、朗读等方式,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变化。同时,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,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会抓住关键词句,理解课文内容。然而,在教学过程中,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,如部分学生对雷雨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,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讲解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,因材施教,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。

《雷雨》教案 10

活动目标:

1、学唱歌曲《夏天的雷雨》,能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两两结伴演唱。

2、了解夏天的雷雨和闪电。

3、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,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。

4、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,积极想象,提高语言表达能力

活动准备:

观察过雷雨前后的自然景象。

活动过程:

1、说说夏天的雷雨。

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雷雨现象。

教师小结夏天闪电、打雷到下雨的过程。

2、欣赏、熟悉歌曲。

教师范唱,用一问一答的`形式熟悉歌词。例:教师:"天空中,一闪闪,什么光发亮?"幼儿:"一闪闪,一闪闪,闪电光发亮。"出示节奏卡,帮助幼儿理解和把握切分节奏。

3、填词唱歌。

幼儿跟老师一起唱,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。

幼儿在教师伴奏下,尝试演唱歌曲《夏天的雷雨》。

4、表现歌曲。

请幼儿尝试在演唱的过程中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简单的"闪电、打雷、下雨"的动作。

幼儿尝试两两结伴,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演唱,并用动作进行表演。

教师引导幼儿有表情的演唱。

教学反思:

在幼儿园的音乐歌曲选择上我们应该依据着:符合幼儿年龄特点、节奏节拍适合的的歌曲。当然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的,有规律性的歌词的歌曲。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,孩子们兴趣性高的歌曲等等。我们的在进行音乐活动中更多的会关注。幼儿的兴趣、乐曲的音域以及歌词要更加贴近幼儿生活。《夏天的雷雨》是一首问答歌,它以设问作答形式表达内容,可以一问一答,也可以多问多答。形式活泼、问者自由,答者也无拘无束,句式简单,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,提高辨别、联想能力大有裨益。在音乐活动中我总是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幼儿,和幼儿一同活动,和幼儿一起念、唱、奏、跳,以感性来带动幼儿,避免了纯理性的传授,使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学习,而不是枯燥、机械地模仿。幼儿在25分钟欢快的音乐活动中用唱、跳、奏等不同形式多次地感受音乐,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唱,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,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。我和幼儿的互动有所加强,更加注重幼儿的学习效果,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。我把舞台让给了幼儿,幼儿是课堂的主体。

我的宗旨是能让幼儿在快乐、轻松地氛围中学习音乐。让幼儿能在美妙的音乐中得到心灵的陶冶。我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要不断摸索,不断前行。

《雷雨》教案 11

教学目标:

1、默读课文,能边读边想象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。

2、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,能写观察日记。

3、阅读《新语文主题阅读》中的《大自然的语言》和《走进大自然》,通过朗读了解大自然的八种语言。

4、能通过朗读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。

教学重点:

图文结合感受雨前、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。

教学难点:

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,能写观察日记。

教具:

多媒体课件。

教学方法:

情境教学法、读中感悟法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新课

1、了解了这么多大自然的语言,那你们有没有听过大自然的交响曲——雷雨呢?请闭上眼睛听这场雷雨。(播放课件)

2、师:听到这场雷雨,你们想到了哪些词语?。

3、过渡:同学们,夏日炎炎,骄阳似火,一阵雷雨,送来清凉,声声蝉鸣,阵阵蛙叫,一群孩子,尽情玩耍!雷雨给夏天带来了无限乐趣!想不想到雨中走一走?这节课,我们就一起走进大自然,聆听大自然的交响曲——雷雨!(点出课题)

4、板书课题。

二、学习字词

昨天学习了文中的生字词,你们还认识它们吗?

1、字词检查(课件出示词语)

2、开火车读词语

3、表演读“乱摆 压下来 垂下来“

4、指导写“垂“字

三、复习课文内容

1、还记得这三幅画面吗?(课件出示三幅图)

2、谁来说一说这三幅图展现的是什么?

3、师小结:这三幅画面展现的就是雷雨的.发展变化的过程。(教师板书:雨前 雨中 雨后)

4、师:还记得哪几个自然段写雨前,哪几个自然段写雨中,哪几个自然段写雨后吗?

5、读课文:师:我们再读一读这不同的场面,初步感受一下雷雨的变化过程。

四、学习雨前段落

过渡: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雷雨前的情境。

出示阅读提示: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,找一找课文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?并用铅笔把词语画出来。

1、第一自然段

(1)乌云是怎样的? 从满天能够看出云怎么样? 你又能从黑沉沉这个词语体会到什么?压下来是怎样的感觉?

(2)谁能读出压下来的感觉!(练习读)

(3)引读:天真闷啊!难怪树上的叶子——蝉——

(4)师:这就是蝉,(出图)它还有个名字叫什么?(知了!)

从一动不动你能感受到什么?从一声也不叫你又能感受到什么?

(5)练习读句子

2、第二自然段

过渡:雷雨来临之前,天暗了下来,空气是那样的闷热潮湿,一丝风也没有,连爱唱歌的蝉都闭紧了嘴巴,静静地静静地等待一场大雨的来临。可这沉闷的气氛转眼间就发生了变化。

(1)引读:忽然一阵大风,吹得树枝乱摆,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,逃走了。

(2)谁打破了雨前的沉闷。哪个词语说明风来的快? 风大到什么程度了? 还有什么可以说明风大,看后面的句子想一想。

(3)蜘蛛怎样逃的,在文中找一个词语。蜘蛛为什么不从树上爬下来呀?

(4)这么大的风后面会是多大的雨呀?赶紧跑吧!练习读句子。

3、第三自然段

(1)大风之后,(课件点击)生读句子 。

(2)练习朗读。

五、学习雨中段落:

师:在大家的呼唤声中,雷雨终于来了!

看——(课件欣赏)

1、自己读一读,把雨从大到小的变化过程读出来。

2、雨真大啊!落在我们的头上,肩膀上,身上什么感觉?这是夏天啊!有什么不同的感受?

3、坐在屋内向外往去,又是什么感觉?看不清什么了?这样的景象用一个词来形容?

4、整个世界都穿上了雨做的外衣,大家一起来读雨中的段落,让我们再次感受雷雨的神奇!

六、学习雨后段落。

过渡:雨停了,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最后一段。

1、看到彩虹,又想到了什么词语?

(生说词语)(彩虹)都有什么颜色?一人说一个!

2、赤橙黄绿——怎么能不美呢?看到这么美丽的彩虹,你们的笑容呢?就带着这样的表情齐读最后一段!

3、(点击课件)听!蝉叫了!它在用声音表达心中的喜悦!(点击课件)蜘蛛好不容易又回来了,坐在网上,此时此刻它又会是什么心情呢?(点击课件)连小青蛙也想和你们一起大声赞叹!请同学们带着动作再一次有感情读最后一段。

七、练习

1、排序:课文读懂了,你能把这几个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吗?

2、练习二:

(1)太阳和彩虹,我想把彩虹先挂在天空,后写太阳,行不行?

(2)树上有蝉又有蜘蛛,那它两个可以颠倒顺序吗?

(3)作者在观察雨后的景象时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?

(点击课件)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的。

八、总结

师:学了这篇课文,我们不仅要了解到雷雨发展变化的过程和它的特点,还要从课文中学到写观察日记的方法。其实这篇课文就是一片观察日记,我们来把它改成日记的格式。

师板书:观察日记

1、日记格式是有要求的,第一行要些什么呢?

2、要写好观察日记要注意什么呢?这个小儿歌能给你帮上忙。

——生读儿歌

九、拓展

1、老师请你们观看几幅雨后的图片,你们可要仔细观察并展开想象。

2、同学们想一想,雨后还有哪些美景呢?

3、作业:观察日记 雨停了……

把刚才观察到的雨后景象加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。

《雷雨》教案 12

教学目的:

1、体会作品中起伏跌宕的戏剧波澜和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。

2、认识资产阶级冷酷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的家庭生活,从而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

3、训练独立阅读能力和分析、鉴赏、评价能力。

教学重、难点:

1、周朴园的性格特征。

2、周、鲁会面时两人复杂的心理活动。

教学方法:

1、表演法:通过表演剧情,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行为,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剧本的矛盾冲突。

2、分析点拨法:对重、难点问题,教师做适当的点拨,以帮助学生理解。

3、论辩法:设论辩题,通过开展辩论会,加深学生的理解。

学法指导:

1、以阅读学习法为主要,辅之以合作学习法。

2、兴趣性阅读——研究式阅读——鉴赏式阅读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以《雷雨》的巨大成就导入课文。

二、进入课文。

1、学生表演第一场戏剧冲突。

2、评价演出效果。

3、分析人物内心变化。

4、辩论周朴园是否真爱鲁侍萍。

5、分析评价人物性格特征。

三、深入探讨:

1、周、鲁两家的矛盾根源是什么?

2、周朴园形象塑造的社会意义是什么?

3、如何理解戏剧的深刻主题?

四、大胆质疑。

五、布置作业:

1、用分析周朴园的方法去分析鲁侍萍。

2、阅读《雷雨》全剧。

3、就《雷雨》某一角度写一篇文学评论。

课内思考题:

1、在周、鲁二人对话过程中,周朴园反复说出一个字,分别有怎样的潜台词?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态?

2、周、鲁两人围绕三十年前在无锡的事件展开对话,周几次问侍萍的姓氏和身份,这些问话和动作展现了周朴园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?

3、周在认出鲁之后,对侍萍态度有何变化?哪里体现?

4、周朴园爱侍萍吗?他对鲁的`怀念是真实的吗?你觉得周是怎样的一个人?

5、周、鲁两家矛盾的根源是什么?你怎样认识戏剧的标题及当时的社会?

《雷雨》教案 13

教学目标:

1、认知目标:使学生理解雷雨前、雷雨中、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特点,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兴趣。

2、能力目标: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并能借助图文对照,理解课文内容。

3、情感目标: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,以及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。

教学重点:

图文结合,使学生了解雷雨前、雷雨中、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特点。

教学难点:

通过准确的用词来表现雷雨前、雷雨中、雷雨后,自然界出现的不同现象。

教学准备:

多媒体课件,包括雷雨前、雷雨中、雷雨后的图片或视频资料,以及课文的朗读音频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新课

播放雷雨相关的视频或图片,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象。

提问:“你们见过雷雨吗?雷雨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?”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。

揭示课题: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雷雨的,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这场雷雨的。”
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
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注意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
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,教师相机正音。

引导学生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受:“读了课文,你知道了什么?”

三、图文结合,理解课文内容

学习雷雨前部分:

(1)出示雷雨前图片或视频,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内容。

(2)指名朗读课文相关段落,引导学生理解“压、乱、垂”等词语的意思。

(3)提问:“雷雨前,大自然有哪些变化?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?”指导学生从天气、动植物等方面进行分析。

学习雷雨中部分:

(1)出示雷雨中图片或视频,让学生感受雷雨中的景象。

(2)指名朗读课文相关段落,引导学生体会雨势的变化和作者的.用词准确。

(3)提问:“雷雨中,你听到了什么?看到了什么?感受到了什么?”引导学生从声音、视觉、触觉等方面描述雷雨中的情景。

学习雷雨后部分:

(1)出示雷雨后图片或视频,让学生欣赏雨后的美景。

(2)指名朗读课文相关段落,引导学生感受雨后的清新和宁静。

(3)提问:“雷雨后,大自然有哪些变化?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美?”指导学生欣赏并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句。

四、朗读指导,深化理解

教师范读课文,注意读出雷雨前、雷雨中、雷雨后的不同语气和感情。

学生模仿教师朗读,注意体会并表现出课文中的情感变化。

分组进行朗读比赛,评选出最佳朗读小组,并给予奖励。

五、总结全文,拓展延伸

总结课文内容:“通过今天的学习,我们了解了雷雨前、雷雨中、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特点,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。”

提问:“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自然现象的知识?你们还想知道哪些关于自然现象的问题?”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和问题,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。

布置作业:“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一次自然现象,并把它记录下来,下次上课时和大家一起分享。”

六、板书设计

雷雨

雷雨前:天气闷热,乌云压顶,动物不安

雷雨中:电闪雷鸣,雨势急骤,万物洗礼

雷雨后:空气清新,彩虹高挂,万物复苏

教学反思:

1、在教学过程中,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,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。

2、要注重朗读指导,通过范读、模仿读、比赛读等多种形式,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表达能力。

3、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,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,从而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究兴趣。

《雷雨》教案 14

教学目标:

1. 知识与技能:

学会本课生字,能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
理解课文内容,知道雷雨前、雷雨中、雷雨后的景象。

2. 过程与方法:

通过观察图片和朗读课文,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。

通过小组合作学习,让学生共同探讨雷雨的特点和变化。
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
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,培养学生热爱自然、敬畏自然的情感。

培养学生关注生活、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。

教学重难点:

1. 重点:理解课文内容,掌握雷雨前、雷雨中、雷雨后的景象特点。

2. 难点: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自然现象的兴趣。

教学准备:

1. 多媒体课件,包括雷雨前、雷雨中、雷雨后的图片或视频。

2. 课文录音或朗读示范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新课

1. 播放雷雨的声音,提问:“同学们,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?”引导学生猜测并激发兴趣。

2. 揭示课题:“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写雷雨的课文——《雷雨》。”
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
1.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注意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
2.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,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。

3.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,明确课文描写了雷雨前、雷雨中、雷雨后的景象。

三、细读课文,深入理解

1. 学习雷雨前的景象:

出示雷雨前的图片,指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景象。

朗读课文相关段落,理解并体会“满天的乌云”“黑沉沉地压下来”等词句的含义。

小组讨论:雷雨前还有哪些特点?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点?

2. 学习雷雨中的景象:

出示雷雨中的图片或视频,感受雷雨中的气势和变化。

朗读课文相关段落,注意体会雨势的变化和作者的描写手法。

引导学生模仿雷雨的声音,加深对雷雨中的场景的印象。

3. 学习雷雨后的景象:

出示雷雨后的图片,观察并描述雷雨后的景象。

朗读课文相关段落,感受雷雨后的清新和宁静。

讨论:雷雨后的世界有哪些变化?这些变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感受?

四、拓展延伸

1. 分享经历:请学生分享自己见过的`雷雨经历,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。

2. 创意绘画: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或自己的想象,绘制一幅雷雨前后的画作。

五、总结归纳

1. 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,强调雷雨的特点和变化。

2.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,培养观察力和探索精神。

六、作业布置

1. 背诵课文,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。

2. 观察一次雷雨天气,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,并尝试用文字表达出来。

《雷雨》教案 15

教学目标:

学会本课生字新词,理解词义,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体会雷雨前、雷雨中、雷雨后的景象变化,能用朗读表现出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。

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,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。

教学重难点:

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能用朗读表现出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。

体会雷雨前、雷雨中、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。

教学准备:

多媒体课件、生字卡片、录音设备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新课

猜谜语,引出课题。

师:同学们,今天我们来猜一个谜语:“千条线,万条线,落到水里看不见。”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?(生答:雨)

师:对,就是雨。那么,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呢?(生自由回答)

师: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,就是描述一种特别的雨——雷雨。请大家齐读课题。(生齐读课题)
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
自由朗读课文,圈出生字新词,借助拼音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
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,正音、释义。

听课文录音,边听边想象雷雨前、雷雨中、雷雨后的自然景象。

三、品读课文,深入理解

学习雷雨前部分:

(1)指名朗读雷雨前部分,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画面。

(2)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,体会雷雨前的'天气变化。(如:满天的乌云,黑沉沉地压下来;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,蝉一声也不叫。)

(3)指导朗读,读出雷雨前的压抑、沉闷的气氛。

学习雷雨中部分:

(1)指名朗读雷雨中部分,感受雨势的变化。

(2)引导学生抓住“哗、哗、哗”和“越……越……”等词句,体会雨势的急剧和变化。

(3)指导朗读,读出雷雨中的激烈、磅礴的气势。

学习雷雨后部分:

(1)自由朗读雷雨后部分,感受雨后的清新、美丽。

(2)引导学生抓住“天亮起来了”“打开窗户,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”等词句,体会雨后的美好景象。

(3)指导朗读,读出雨后的喜悦、舒畅的心情。

四、总结全文,拓展延伸

总结全文,回顾雷雨前、雷雨中、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变化。

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,谈谈自己对雷雨的感受和体验。

布置作业:观察一次雷雨天气,并写下自己的观察日记。

五、板书设计

雷雨

雷雨前:乌云压顶、蝉鸣消失

雷雨中:雨势急骤、雷声隆隆

雷雨后:空气清新、万物更新

教学反思:

本课教学通过猜谜语、听录音、朗读指导等方式,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雷雨前、雷雨中、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变化。同时,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,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,在表达中提升语文素养。在教学过程中,还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,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雷雨的不同氛围,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。

【《雷雨》教案】相关文章:

雷雨的教案06-19

《雷雨》教案01-22

《雷雨》的教案05-04

语文雷雨教案07-12

夏天的雷雨教案03-12

关于雷雨教案02-10

雷雨优秀教案01-19

《雷雨》教教案03-30

高中雷雨教案02-01

《雷雨》教案优秀03-08

#第三方统计代码(模版变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