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场小说(全文)

推荐人: 来源: 时间: 2024-04-25 19:32 阅读:
官场小说(全文)

官场小说

在这个小镇上,李部长算得上是一个有头有脸的显赫人物了。

李部长的“官”倒不大,只是一个乡级镇的武装部长,论级别,只是副乡级。像这样的的武装部长,全县就有三十来个,至于不同行而同级的,那就像河边七月半的蚊子,只要手一伸,就能抓一大把。

然而,李部长的这个官绝不能与其他乡的武装部长同日而语。在这个小镇上,没有人不知道李部长。镇长书记或许有人不知道是张三李四,而李部长,却差不多是家喻户晓的。故而有人感叹:官不在大,有权就名!

其实,李部长的知名度高,在于他的职权又不全在于他的职权。要不,其他乡与李部长享有同等职权的武装部长们,又何以在当地默默无闻呢?究其根源,在于李部长行使职权的地方与众不同,在于李部长在这个小镇上占尽了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。

所谓“天时”,乃是指近几年不兴招工了。现在的城镇青年,要想谋一个正式工作,端上“铁饭碗”,除了考取中专大学外,唯一的途径就是参军了。因此,对于那些升学无望的城镇青年,武装部长无异于以前的劳动人事局长。当然,“天时”是“大气候”,全国都一样,其他乡毫不例外地也都是占了“天时”的。不过,“天时不如地利”,李部长任职的这个镇,在“地利”上则是其他乡望尘莫及的。

李部长所在的这个小镇,所占的地利既不是名山大川,也非水陆通衢。这里原本是高原之巅,既无江河可供舟楫之利,也没有旖旎风光吸引游客趋之若鹜。这里冬天风大,春天雾多,夏天倒挺凉快,只可惜隔县城又远,一条简易公路在荒山秃岭间盘旋,因此也没有谁愿受颠簸之苦,远道来此避暑消夏。倘若论地盘,这个镇则是全县三十多个乡镇中最小的。以前曾是山下那个乡的一部分,前几年根据管理的需要,便将山上的两个行政村从原来的乡里划出来,连同山上汞矿一起新建了一个乡级镇。但这个镇的“地利”,利就利在蕴藏着的汞矿上,利就利在全镇万把人口,汞矿的非农业人口就占了近八千人。

汞矿是县团级级别,又是属省里某局直接管辖,照讲根本用不着看李部长的眉眼高低。但汞矿近年来矿源减少,子弟的就业当然就相当困难。连号称“汞都”的那种中央直属企业,都在为职工子弟的就业发愁,何况是省管企业!所以,汞矿的四五千家属子弟,大都和李部长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利害关系,必须和李部长“人和”。汞矿的子弟能考起中专大学的不仅是少数,而且读书几年的花销也不是笔小数;当兵固然是吃国家穿国家,但指标有限,僧多粥少,能当上也颇为不易。因此,能否参得上军,或者说能否通过参军谋到一个“铁饭碗”,就得仰仗李部长了。俗云:县官不如现管,一方土地一方神。当地人对李部长是敬若神明的,而且其敬畏程度绝不亚于对县长省长。何况,谁肚里没有个小九九,假设儿子在读中专大学,几年的衣食住行,还不是要花个几千元。算盘珠子如此一拨弄,当地人对李部长就不光是敬,而且还舍得花“投资”。像三坑的王木匠,起早贪黑两个多月,为李部长打了一套新式组合家具,据说坚决不肯收李部长一分工钱。李部长家两口子为此很过意不去,在王三毛当兵的事上自然就很展了一把劲。王木匠一家反而感激得不得了,逢年过节总忘不了去“看望”李部长。

王木匠看望李部长,这是镇上子弟中学的张老师亲眼看见的。张老师儿子去年顺顺当当地参了军,“保家卫国”去了。张老师认为儿子参军,理应顺顺当当,自己家是为国为民作了贡献的,要不门上怎会挂块“军属光荣”的红牌子!因此,儿子走之前,既没摆酒设宴,更没请李部长来喝一杯。于是这反常现象便使左邻右舍从纳闷到议论,张老师也终于在这议论中茅塞顿开,从此便怀着内疚的心情盼星星盼月亮地盼春节来临,以便师出有名地去给李部长拜个年,也“表示表示”。临到春节,却又一天拖一天,一直拖到正月十四,再不去就要完年了,心想这两天给李部长拜年的人也该拜得差不多了,方才装上礼品利用夜色掩护沿小巷过短桥地上李部长家去,谁知到李部长家后,屋里的人竟挤满了两间房间。不一会,便看见王木匠提着沉甸的包包轻车熟路地径直朝里间走,才知道那是收礼的僻静处。待到王木匠出来后,张老师刚准备闪进去放下礼品以卸此重担,却不料被眼明手快的李部长拦住了,说是张老师家人口多,底子薄,死活不肯收张老师的东西。其他人围上来劝,说大小是个礼,长短是根棍,哪有让人再家提回去的道理。却不料反被李部长吼一顿,说人不比人同,花不比花红,你们是饱人不知饿人饥!张老师受冤枉几十年,不比你们送得起!坚持要张老师带回去,算是李部长“尊师重教”的一点心意。

#第三方统计代码(模版变量)